一周总有七天不想上班?你可能是职业倦怠

正在挠头上班的我,突然收到了来自好友的对话:

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只要是上过几年班的人,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想到上班就想哭,甚至是全身僵硬、感觉恶心,完全没法正常工作。看到朋友这番话,我只好缓缓打出几个字:

你可能职业倦怠了

职业倦怠(burnout)指的是一种由长期过度的压力导致的情绪、精神和身体的极度疲惫的状态,像是把自己燃烧殆尽的感觉。

处在职业倦怠中的人,会有以下三种感受:

耗竭感。总是感觉精力不足或疲惫。

怠慢感。对本人工作感到消极或厌倦。

工作效能感降低。取得成就的能力下降,感觉自己能力不足。

一个常见的原因是,我们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在工作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


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在工作中寻求意义感似乎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格雷柏(David Graeber)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中写道:


「当今社会中一半以上的工作都是有偿就业,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工作,连员工自己都不能为其工作的存在而正言。」


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知道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但为了拿住饭碗,他们必须得假装这份工作有价值,并为其展现出勤劳、辛苦。


在日复一日机械运转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齿轮,不但被无意义的工作榨干,还承受着无休止的精神暴力。


然而,工作占据了大部分人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甚至更久。在工作中缺少意义、感到迷茫,就意味着有大量的时间我们难以确认自己的价值,这种感觉是难以承受的。

另一个原因,则鲜有人提及。那就是过度追求被认可和强烈渴望证明自己的欲望。


有些人会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几乎牺牲掉自己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对工作的投入,更是一场对外界认可的追逐。他们渴望通过卓越的表现,获得他人的掌声和赞誉,从而填补内在的自我肯定空白。


然而,这种过度的追求可能成为职业倦怠的潜在助推器。在这场渴望被认可的游戏中,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时,沮丧和失落将随之而来,最终演变成职业倦怠。

最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内卷带来的精力不断消耗;内卷背后对效率的推崇,以及高度单一的竞争,都在持续增加每个人的「生存压力」。


罗素 1930 年就指出「高度的竞争会让人的意志和肌肉持续过度紧张。经历了这种生活的人一定会神经衰弱,寻找各种方式逃避,连休闲消遣的时间也会像工作一样紧张和困难。」


长期压力过载,我们很容易快速进入倦怠的状态,加上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的缺失,最终演变成——「我真的感觉已经精疲力尽」的耗竭感。

职业倦怠不仅仅影响我们的工作状态、工作表现和工作中的满意度。它更像是一场无声的心理风暴,持久地侵蚀着我们的心灵。


研究表明,长时间沉浸在职业倦怠之中的个体更容易迎来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尤其是对那些在工作中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来说,就好像把「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当他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倦怠时,这种灰暗的感受,也会影响到他们对生活中其他事情的感知。


既然职业倦怠的三大原因是:缺少意义感、过度寻求认可和压力过载,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入手寻找解决方案:


社交连接:与同事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参与团队活动,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学习机会: 寻找工作中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专业技能,增加工作成就感。

自主性提升:主动承担更多责任,争取更多自主决策的机会,增加对工作的掌控感。


反思成就:每天回顾一天工作,记录下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力强化: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擅长领域,注重强化和发展这些方面的能力。家庭支持:分享工作中的喜悦和挑战,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明确界限:制定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界限,避免工作无休止地延伸。个人价值:认识到个体的独特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竞争,更关注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学习放松: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缓解紧张情绪。


在职业舞台上,职业倦怠可能是一段短暂的低谷,但更是一个启程点。通过理解自己的需求,培养积极心态,构建支持系统,相信我们最终能够在职业征途上找到更深的满足感和内在的动力。


01 我们是谁?
我们是位于澳大利亚的心理咨询机构,专注于提供中英文等多语种跨文化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及心理学课程。


02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拥有多位澳洲认证心理学家、提供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线下及全澳的 Telehealth 中英文咨询服务。持留学生医保 OHSC 和 GP 开具的 Mental Health Care Plan,首次咨询100%报销无自费。


03 我们的认证和执业资格
澳大利亚的心理行业发展十分成熟,受到Australian Health Practitioner Regulation Agency (AHPRA)的严格监管和行业协会的规范,我们的咨询师均获得以下从业注册资格: